天安门自焚真相|中南海上访纪实|5051迫害致死案例 |1400例造假
短波收听指南

订阅视频

海外用户可下载明慧广播手机应用
传统文化

【神传文化】(第397集) 清朝县令们的故事四则

发表日期: 2017年6月16日
节目长度:10分30秒 Get Windows Media Player
在线收听
下载
2,520 KB

9,846 KB
下载方法:按鼠标器右键,在弹出菜单中选择“目标文件保存为…”(Save Target As…)

听众朋友大家好,明慧广播神传文化节目时间又到了,我是主持人馨语,欢迎您的收听。

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来讲几个清朝县令的故事,看看他们是如果当百姓的父母官的。

廉洁而温和的清朝县令

高荫爵,在康熙初年,担任直隶蠡县县令。

当时黄河多次在孟尝村决口,每年庄稼歉收,发生大饥荒。高荫爵到任,说:“我没有空暇处理其它的政事,且先救活百姓。”县衙的粮仓里有二万石粮食,高荫爵请求朝廷发粮赈济。奏折一再送上,朝廷不批准;高荫爵请求弃官,朝廷才只批准发放粮食五千石。

高荫爵说:“如果今年又是收成不好,百姓不能偿还,即使有五千石粮食也不过是等死罢了,我且先救活我的百姓。”

于是,高荫爵把官仓的二万石储粮发放殆尽,又再拿出五百金借给百姓买种子。夏天干旱,蝗虫四起,他带领百姓捕尽蝗虫。秋天又遇到久下不停的大雨,河水暴涨、溢出,高荫爵带着小吏、百姓冒着风雨,把堤岸防护、保存下来。直到这年获得大丰收,百姓才安定下来。

高荫爵执政以简易为治理方法。圣祖康熙皇帝到当地,问父老乡亲: “高县令与前任彭县令哪个贤德?”百姓回答说:“彭县令廉洁而刚毅,高县令廉洁而温和。”皇上称善,提拔高荫爵为“顺天府南路同知”的官。

巡抚于成龙向高荫爵问抓捕盗贼的方略,高荫爵说:“平时能使百姓衣食基本达到充足,则可以不至于为盗了。”于成龙认为他说的很对。

高荫爵以百姓为先,行善重德,得到善报。他的儿子后来仕途荣达,官至大学士。

县令苦 百姓乐的古代社会

清朝的卫立鼎,在康熙二年担任直隶卢龙知县。当地正处于通往京城的要道上,驿站的供应,都自给自足,不扰民。

卫立鼎执政以便民为要务,尤以清廉著称。

尚书魏象枢和侍郎科尔坤奉命巡视各地,到了卢龙县,县里接待的人已经摆好了饭,来视察的上级官员不肯吃,只喝了一杯水,说:“县令卫立鼎只喝卢龙县的一杯水罢了,我也只喝县令的一杯水。”卫立鼎的廉洁使来视察的上级官员都自觉地不肯大吃大喝。

巡抚格尔古德路过卢龙县,对卫立鼎感叹说:“县令您生活的清苦,与秀才无异啊。秀才只是自己清苦,现在县令您自己清苦,而百姓却快乐,这难道不是您的苦中之乐吗?”并上报卫立鼎的执政品行为第一。

卫立鼎活了七十六岁的高寿。

县令买米救民 法办受贿者 福及后代

清朝的廖冀亨,在康熙四十七年担任江苏吴县令。正逢干旱,他留下漕运的费用赈济饥民,仍不够,就自己借钱买米来救济饥民。士大夫感动于他的诚心,捐款相助。

江浙吴中地区的赋税额是天下最重的,吴县的赋税尤其重。廖冀亨减免、清除在收赋税时多占百姓便宜、多收百姓粮食的事。杭州的太湖中有芦苇沙洲,有的开垦成田,有的种莲养鱼,官吏动不动就借口对新开垦的土地收税、增加税收来为自己谋利。廖冀亨说:“湖中偶尔成田,不久持。现在增加赋税,朝廷所得的没多少,而百姓受累则是无尽期。”不肯增加赋税。

东山的巡查官报告乡里有人杀害父亲和嫂子未遂,自尽了。廖冀亨正点着二支蜡烛看这个案子的案卷,没有风,二支蜡烛却一齐灭了,廖冀亨知道有冤情。第二天,渡过一个湖前往验证这个案子,刮起大风,船差点翻了,随从的人骇然变色。廖冀亨说:“县官我伸冤而来,神一定会护佑,有什么惧怕的。”不一会,抵达了湖岸。审讯得到实情,查明了巡查官因受贿而诬告的事,就依法对受贿者问罪。

宜兴县令是与总督噶礼有私交的人,诬陷揭典史,廖冀亨复查此案。有人告诉廖冀亨应稍微通融,廖冀亨不为所动,上报县令诬告的事。上报后,总督噶礼屡次驳回、盘诘。再三复审,廖冀亨坚持判定诬告罪,因此得罪了总督。后来廖冀亨被夺去职务,等到噶礼失势,廖冀亨才被官复原职。

廖冀亨自己借钱买米救济饥民,法办受贿、诬告者,行善爱民,福及后代。他去世后,他的曾孙廖文锦,在嘉庆十六年考中了进士,当上河南卫辉知府的官;廖文锦的儿子廖惟勋,在道光十三年考中了进士,当上了贵州镇远知府的官,他的家族得到了“一门两进士”的荣耀。

代替穷人交粮的父母官

清朝的贾朴,不是进士出身,只是贡生出身,却凭借廉洁和在百姓中的声望,得到提拔。

康熙二十三年,贾朴担任广西柳州同知。有个叫陆师的人,聚众图谋不轨。贾朴设了士兵震慑他,单独骑着一匹马前往,晓以祸福,陆师于是归顺了朝廷。贾朴还设义学,代替贫寒的学士交粮。百姓则设立生祠祭祀他。

贾朴在贵州为官时被误会而丢官,到广西做事,被推荐为廉吏,担任苏州知府。他与小吏、百姓以诚相见,杜绝请托,政绩声誉非常好。康熙四十六年,康熙皇帝南巡路过苏州,称赞贾朴是吴中地区最清廉的官员,提升他为江常镇道的官,吴中地区的百姓有几千人堵住道路,请求他留任。康熙御书“宜民”的匾额赐给他。

皇上把贾朴调任为苏松常镇太粮储道、布政使参政,仍兼管苏州的事,都是依从百姓要求的缘故。贾朴革除了四个地区征粮的旧规定,积弊被清除,却忤逆了总督噶礼,被借别的事弹劾而丢官,却终生不后悔。

听众朋友,过去有句话叫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。为官者是否清正爱民,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,古代的官员都深明此道,正直的官员大有人在,并且因其自身为官时的善政善行,也为自己和家人积德获福报。而今天中国社会的官员恰恰反其道而行之,“无官不贪”几乎成为社会共识,而未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结局?历史将如何演绎给世人看?是不是很值得期待?

好,我们今天的节目就为您播送到这里,馨语感谢您的收听,下次时间再会。
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5/10/29/廉洁而温和的清朝县令-317844.html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5/10/25/历史故事-县令苦-百姓乐的古代社会-317841.html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5/10/24/县令买米救民法办受贿者-福及后代-317846.html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5/11/8/历史故事-代替穷人交粮的父母官-3178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