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安门自焚真相|中南海上访纪实|5057迫害致死案例 |1400例造假
短波收听指南

订阅视频

海外用户可下载明慧广播手机应用
传统文化

神传文化 (第464集) 无论尊卑贵贱 避疫只看人心

发表日期: 2020年3月21日
节目长度:8分5秒 Get Windows Media Player
在线收听
下载
2,178 KB

7,580 KB
下载方法:按鼠标器右键,在弹出菜单中选择“目标文件保存为…”(Save Target As…)

《无论尊卑贵贱 避疫只看人心》

“瘟疫”在古今中外与历史同在,有的国家民族在瘟疫中灭亡了,有的则走过来了。无论是为政的王者,还是各司其职的属臣,或者一个普通的百姓,在各个朝代都有着不畏疫情,最终平安无恙的厚德厚福之人。

下面是发生在北宋时期,宋仁宗当政时,君、臣、民在瘟疫来临时,三个不同的角色祛瘟驱疫的真实故事。

宋仁宗打碎“犀角”

据《宋史》记载,国境内突发大瘟疫,众多百姓受难,宋仁宗不是下令处罚官吏,也不是照样歌舞升平遮盖灾情,而是脱下天子的龙袍,“暂离正殿,不受朝贺”,诚挚地表达愧于奉天行道的天子职责,减少膳食,诚惧内省,查察自己的掌政是否违反人道?是否符合天道?

京师发生大瘟疫时,宋仁宗先想到的就是穷困贫病的人家,他命令太医找来善于把脉的人,就近在各县衙门为贫民开设了公诊、施药。

为了帮助百姓抗瘟疫,仁宗命宫中的太医为百姓研究抗疫的药方,合出药来。他又命内侍拿出高贵的药材,内侍拿来了两个犀角,让太医鉴定分析药性是否合用。其中有一个是稀有的“通天犀”,当时仁宗内侍李舜举知道通天犀是珍稀宝药,就请求留下这个犀角供皇上御用。

岂知,仁宗皇帝一点都不高兴,说道:“我岂是贵异物而贱百姓的人?”说着就把通天犀打碎了,让其入药医治百姓。

在宋仁宗宽厚为民的亲政下,许多忠臣、贤良官吏都受到鼓舞,响应仁政,最终瘟疫逐渐退去,京师转危为安。

赵抃敬天重德 疫不扰民

赵抃,北宋衢州西安人,仁宗景祐元年,公元1034年的进士,官至参知政事,他以为人宽厚清正著称。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,不近声色,乐善好施,苏东城、曾巩等人都嘉许他的高洁为人。

《宋史》记载,赵抃白天所做的事情,每晚一定恭敬地拜告上天,若是不敢禀告的事情,他就一定不敢去做。赵抃体恤百姓,简易为政,在他治理的地区出现了“岁丰无盗、狱冷无冤”的清明景象。

熙宁年间,赵抃到越州为官,吴越一带发生灾役。在救灾期间,他主持赈济,早晚操劳,从未稍微懈怠,把灾荒的灾害减到最低程度。“是时旱疫,他郡民死者殆半,独抃所抚循,无失所。”当时因旱灾与瘟疫流行,其他郡的民众死亡者大概有一半,只有赵抃所救灾的地区,没有流离失所的情形。对此,曾巩曾有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中称赞他:“其施虽在越,其仁足以示天下;其事虽行于一时,其法足以传后。”

三代积德 瘟疫不来

也是在宋仁宗年间,浙江缙云人管师仁还在读书,有一年的大年初一,他早起出门,突然遇到了几个身形高大、面目狰狞的鬼,于是叱问它们来此何干。来者说:“我们是疫鬼,在新年的第一天,将要在人间散布瘟疫。”管师仁问:“我们家会有吗?”疫鬼说“没有”。

管师仁十分奇怪,就问因何得以避免?疫鬼说:“祖先三代积德行善的,我们就不能进入家中,不会有瘟疫。”而管师仁家三代人都积德,且看见别人做坏事就制止,看见别人有善良的举动就赞扬,疫鬼自然不会侵扰。果然,那一年瘟疫流行,管师仁一家安然无恙。

天垂异象示吉凶。如果把天灾瘟疫看作是一面镜子,那么反省自己的过失,并能够在行动中重德行善,一丝不苟,无论是君王臣子,还是黎民百姓,他所承担责任的范围,瘟气就会退避,正气就会回升。

历史留给后人宝贵的智慧,自古以来,当社会礼崩乐坏、道德沦丧,瘟疫的流行往往也结伴而来。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,在瘟疫面前,只有消除恐惧,守望相助,从内心回归道德和良善,才能获得神佛的保护,逃过劫难,走向未来。

听众朋友,馨语感谢您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,下次时间再见。

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20/2/21/无论尊卑贵贱-避疫只看人心-4014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