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安门自焚真相|中南海上访纪实|5057迫害致死案例 |1400例造假
短波收听指南

订阅视频

海外用户可下载明慧广播手机应用
传统文化

【神传文化】(第365集) 守正不阿 清廉爱民(下)

发表日期: 2016年8月3日
节目长度:10分30秒 Get Windows Media Player
在线收听
下载
2,520 KB

9,844 KB
下载方法:按鼠标器右键,在弹出菜单中选择“目标文件保存为…”(Save Target As…)

听众朋友大家好,欢迎您收听明慧广播神传文化节目,我是主持人馨语。

上期节目里,我们给大家讲了守正不阿,清廉爱民的北宋欧阳修的故事,今天我们接着讲。

荐贤举能

在西京便“遂以文章名冠天下”的欧阳修,尽管为官时不时遭贬,却仍受到全国各地文人学士的推崇,被称为北宋时期文坛的领袖。他的诗文在当时就被称为“极品”,受到广泛赞誉,登门拜访、向其写信求教的莘莘学子络绎不绝。

他爱才惜才,向朝廷推荐贤才无数。他看到苏轼的文章赞叹不已,写信给当时名望颇高的梅尧臣说:“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,老夫当避路,让他出一头地。可喜!可喜!”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,文章越来越好,后来果然出人头地。有人对欧阳修说:“苏轼才学极富,若公识拔此人,只怕十年之后,天下人只知苏轼而不知有公。”欧阳修一笑了之,以坦荡的胸怀、由衷希望别人进步、成长、超过自己的旷达心境,提拔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等人,后来几人都成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。

吕溱考中状元,欧阳修曾上书举荐,不久吕溱遭贬谪,欧阳修致书有“世路多虞,方叹风波之恶;岁寒已甚,始知松柏之心”语,可见对其爱护、相知之深,吕溱后来任龙图阁直学士。欧阳修还向朝廷举荐包拯,建议“进擢”,说是“置之左右,必有裨补”;举荐司马光,称其“德性淳正、学术通明”,但“忠国大节,隐而未彰”,希望朝廷重用。

他的门生曾巩日后回忆说,欧公爱养人才,对于寒门子弟尤为关切,提拔鼓励,如沐春风般的教诲,自己非常感谢恩师的宽广胸怀。曾巩师承欧阳修,主张“文以明道”,后官至中书舍人。焦千之从学于欧阳修,其家境贫寒,欧阳修助以米粮;科举失利,他予以宽慰。他不仅看重焦千之的才学,更看重他的人品,写诗赞曰“焦子皎洁寒泉冰”,又称“焦生独立士,势利不可恐。谁言一身穷,自待九鼎重。”焦千之后为大理寺丞,办案公正,两袖清风,受到民众称颂。

至和年间,宋仁宗将欧阳修调到秘书省太史局与宋祁同修《新唐书》。书成后,按惯例书前只署史局内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。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,因此,御史决定《新唐书》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,但欧阳修却说:“宋公于《列传》亦功深者,为日且久,岂可掩而夺其功乎?”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动,说:“此事从所未闻也!”欧阳修谦让、不争名贪功、能纳百川的胸怀,赢得了后人的尊敬。

斯文正气

欧阳修承继“斯文”道统说,强调“道”对文的决定作用,主张“文以明道”。他在回答福建吴秀才的信中说“道胜者,文不难而自至”、“道纯则充于中者实,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”。他曾对苏轼说:“我所谓文必与道俱,见利而迁,则非吾徒。”强调为宏大理想而文,为崇高道德而文,文章要有切实的内容,要有深刻的见解,要能净化自己也能净化别人的心。提倡简练、平易自然的文风,反对追求靡丽、形式,对宋代和后代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他一生写了500多篇散文,各种文体兼备,内容充实,《醉翁亭记》、《泷冈阡表》、《奏议集》、《归田录》、《集古录》等,历代传诵。其诗词亦清新淡远,别具一格,他的《六一诗话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,以亲切自然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,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。在史学著述上,他主持编纂《新唐书》,独自撰写《新五代史》,通过史著褒贬忠奸,尊崇道德,标举名节,丰富并发展正史编纂体例。

他注重文章的社会功用、教化功能。其诗文包含着他对国事民情的关切。他在《相州昼锦堂记》中写道:“惟德被生民,而功施社稷,勒之金石,播之声诗”,指出要将恩惠德行遍施于百姓,报效国家,这才是士子们所推崇的啊。他描写自然美景:“林壑尤美”、“蔚然深秀”,“风霜冰雪,刻露清秀,四时之景,无不可爱。”不仅文字生动,语言精美,更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,寄寓其济世安民之志,如他写《田家》:“绿桑高下映平川,赛罢田神笑语喧。林外鸣鸠春雨歇,屋头初日杏花繁”,绿满平川、鸠声悦耳,杏花映日,写出雨后新晴的浓浓春意及田家生活兴旺的气氛,也写出其与民同乐的喜悦。

他注重道德修养,在《诲学说》中教育子女:“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学不知道。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,虽不琢以为器,而犹不害为玉也;人之性因物则迁,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。可不念哉?”以此砥砺子女勤学,提升道德,进而有所作为。他在《与十二侄》中,教育做官的侄子守廉,在公务面前要“尽心向前,不得避事,但存心尽公,神明亦自佑汝,慎不可思避事也。吾在官所,除饮食物外,不曾买一物,汝可守此为戒也。”

他治学严谨,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。每写文章,草稿出来后,即贴在室内墙壁上,反复推敲修改,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,直到称心如意为止。他晚年时,仍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,清理出来进行修改,每字每句反复推敲,有时忙的废寝忘食。他的夫人道:“你已年迈致仕,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?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?”他认真地说:“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,那当然要去修正。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!”

《宋史》称其文章“挽百川之颓波,息千古之邪说,使斯文之正气,可以羽翼大道,扶持人心。”堪称定评。

欧阳修不趋炎附势,义无反顾的坚守正道,体现出作为社会良心的一代文人自觉的道义担当。任何时代都有这样有风骨的人,淡泊名利,念为苍生,他们那颗真诚的爱民之心、凛凛然一身正气、铁肩担道义,感天动地,使“向道”、“向善”理念和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等美德得以彰显。

听众朋友,欧阳修的故事讲完了,这一期的神传文化节目也要跟您说再见了,馨语感谢您的收听,期待着下期节目再相会。
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6/6/26/守正不阿-清廉爱民(3)-330378.html
http://www.minghui.org/mh/articles/2016/6/27/守正不阿-清廉爱民(4)-330379.html